旅舍述怀

北山之北寄柴扉,茅屋参差倚翠微。
老罢那知还作客,春深无奈苦思归。
淹留恐复荒三径,潦倒宁堪护六飞。
乘鹤双凫成底事,不应容易裂荷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旅舍述怀》通过旅居他乡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人生境遇的无奈。

首联“北山之北寄柴扉,茅屋参差倚翠微”描绘了诗人暂居的环境——简陋的茅屋坐落在青山脚下,显得孤独而清幽。这里的“柴扉”“茅屋”暗示生活的简朴,而“翠微”则给画面增添了一丝自然之美,形成对比。

颔联“老罢那知还作客,春深无奈苦思归”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年纪大了,没想到还要漂泊在外;春天即将过去,思乡之情更加强烈。“老罢”“苦思归”透露出疲惫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

颈联“淹留恐复荒三径,潦倒宁堪护六飞”进一步表达忧虑:长期滞留他乡,恐怕家园荒芜;而自己落魄潦倒,又如何能担当重任?“三径”代指家园,“六飞”象征国家大事,这里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隐含对时局的担忧。

尾联“乘鹤双凫成底事,不应容易裂荷衣”借用神话典故,反思人生追求:即便能像仙人一样乘鹤飞升,又有什么意义?诗人认为,与其追逐虚名,不如保持高洁的品格。“荷衣”象征隐士的淡泊,表明他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操守。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也有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心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独白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他深沉的乡愁和高洁的志趣。

程宿

程宿(971—1000),字莘十,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戌子科状元,时年仅18岁。程宿中状元后,曾权知某县簿尉,历任翰林编修、江西安抚使。咸平三年,益州兵变,死于任,谥“文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