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内乡淅江上作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扁舟处处经过。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

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不待求田问舍。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

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自在逍遥的隐士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的是隐士的日常生活。词人乘着小船在江上漫游,经过一个个宁静的村庄。他随身带着新写的诗,这些诗仿佛买断了眼前古老的树木和苍茫的江水。就连山中的一花一草,都让他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别人可能会笑话他缺少建功立业的豪情,反而像个多愁善感的文人,但他毫不在意。

下片进一步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他不需要像某些人那样忙着置办田产房屋,而是整天吟诗饮酒,过着看似虚度光阴的生活。这里用"百尺高楼"和"平地"作对比,暗示他不追求高高在上的功名地位。斜风细雨的清晨,他最喜欢穿着蓑衣,享受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最后他举杯畅饮,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听他放声高歌,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性情。

整首词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词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任人笑"的洒脱,和"朝吟暮醉"的闲适,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豁达心境。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