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三绝 其二

大泽荒草阔,行人心惨悽。
边云时断续,流水自东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孤寂的旅途画面,传递出行人内心的苍凉感。

前两句"大泽荒草阔,行人心惨悽"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茫茫沼泽地上野草疯长,空旷得让人心慌。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其中,内心充满说不出的凄凉。这里用开阔的荒野反衬人的渺小无助,草越茂盛,越显出人迹罕至。

后两句"边云时断续,流水自东西"把视线拉远:天边的云彩断断续续飘着,河水不管人间的愁苦,只管按自己的方向流淌。云彩的"断续"暗示行人心情的起伏不定,而"自东西"的流水则象征着大自然的冷漠无情——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或改变。

整首诗妙在把人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上。荒草、断云、流水这些自然景象本身没有情感,但通过行人的眼睛看去,都带上了寂寞的色彩。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但每个景物都在替他说这句话。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孤独。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