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怀疑。
前两句用"麒麟被剁成肉酱""凤凰遭烹煮"比喻贤能之士在乱世中遭受迫害,而"鸿雁本该高飞却消失在天际"暗指有识之士选择逃避现实。这两个意象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社会的残酷。
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接质疑传统信仰——无论是佛教的"成佛"还是道教的"生天"都是虚妄的幻想。最后一句尤为犀利:当年那些修建高台(象征权力)的人,他们诵读的经书究竟有什么意义?这里暗指统治者推崇的学说可能只是维护权力的工具。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递进:先展现残酷现实,再否定宗教解脱,最后质疑统治权威。诗人用动物意象和宗教概念,实际上是在反思整个价值体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失望。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让诗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有现实批判性。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