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提刑久善

大江南畔按澄初,兵弄潢池悉就俘。
坐使奔鲸无脱网,当时悬鼓不鸣桴。
后来盗起螺川震,却恨公归蜀道趋。
但使国侨长在郑,定知卖剑化萑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叫李久善的提刑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司法长官)。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李久善生前死后的治安变化,突出他的治理才能。

前四句写李公生前的功绩:他在长江南岸刚上任时,当地盗匪横行("兵弄潢池"指小混混闹事)。但李公雷厉风行,把匪徒一网打尽("奔鲸无脱网"比喻坏人逃不掉),治下太平到连报警的鼓都不用敲("悬鼓不鸣桴")。

后四句写他离任后的乱象:他调任四川后,盗贼又死灰复燃("螺川震"指江西吉安一带动荡)。最后两句用典故感叹:如果李公能像春秋名臣子产长期治理郑国那样留在当地,百姓肯定早就改邪归正了("卖剑化萑蒲"指坏人放下武器种地)。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奔鲸""悬鼓"等生动比喻代替说教
2. 通过治安前后对比,不言自明地体现李公能力
3. 结尾用历史典故加深感叹,暗示好官难留的遗憾

这种写法既避免直接吹捧,又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李公的政绩,比单纯歌功颂德更有说服力。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