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胡季昭的忠臣。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痛惜和敬仰。
首联写朝廷终于宽大处理,释放了被贬的臣子们("累臣"指被贬的官员)。这里用"龙墀"(皇宫台阶)代指朝廷,"串羁"比喻束缚,暗示胡季昭生前可能遭受过不公正待遇。
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痛惜:贾谊是汉代才子,被贬长沙;韩愈(字退之)曾被贬潮州。这里说失去了像贾谊这样的贤臣,只留下像韩愈那样的祠堂,暗指胡季昭的才能和遭遇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相似。
颈联赞美胡季昭的忠诚。说他本来就把生死看得很轻("孤忠"指忠心耿耿),死后白骨也不知魂归何处。这里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
尾联写送葬场景。"丹旐"是红色魂幡,在万里江山间格外醒目,悲风中诗人泪湿衣襟。这个画面既壮阔又悲凉,把哀悼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意象,塑造了一位忠贞不渝的臣子形象。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胡季昭的事迹,而是用贾谊、韩愈作比,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他的才德和遭遇。最后送葬场景的描写,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极具感染力。
李伯圭
李伯圭,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胡梦昱谪象州时有送行诗,死后有挽诗(《象台首末》卷三)。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