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李长源泌》描述了一位名叫李长源的古人,围绕他的形象和故事展开,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他对家国、对学问的忠诚和追求。
1. 开头两句,“灵武初来未肯臣,军中衣白指山人。”意思是说,李长源最初来到灵武(可能是某位君主的宫廷或军事基地)时,他不愿意轻易臣服,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在军中行走,表现出一种高洁脱俗的形象。
2. 中间两句,“两京恢复烦前箸,三世师资在一身。”这两句描述了李长源在国家危难时的贡献。这里的“两京”可能指的是两座重要的城市或国家的首都(现在具体指的是哪两座城市可能有些模糊,但在古代常常指京都和某个重要的城市)。意指他为恢复国家的两京做出了重要建议或行动(“前箸”是比喻行动或策略)。而“三世师资在一身”则表示他不仅是老师,还是三代的教师,意思是他不仅传授知识,还能在多代人中作为导师。
3. 最后两句,“独慕神仙心自远,处人骨肉语何真。”这里的“独慕神仙”指的是李长源的心志高远,就像神仙一样超凡脱俗。“处人骨肉语何真”则描述了他与他人相处时的真实和坦诚,即便是在亲近的人之间,他说话也很真诚。
4. 最后两句,“至今每诵黄台句,犹忆深宵苦口陈。”这两句表达了对李长源的深切怀念。每当人们读到李长源的诗句时,就会想起他深夜里苦口婆心的教导和交流。
整首诗通过描述李长源的形象和他对国家、对学问的贡献,展现了他对道义和学问的追求,以及他在为人处世中的真诚和高洁。诗句中洋溢着对这位古代贤士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