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乌
凤凰台边霜月孤,凤凰不见栖慈乌。
慈乌夜半惊相呼,哑哑千声为返哺。
天清露滴槠叶枯,寒飙飒飒生长吁。
揽衣中庭步踟蹰,繄尔有母我独无。
母遐栖处在何处,我母仙游天上去。
母去那知儿独悲,儿悲那得母重顾。
母不顾儿可奈何,卮匜欲饮口泽多。
门人为余废蓼莪,长裾欲绝咸蹉跎。
君不见捧檄入门动颜色,何人相候不相识。
举贤不再上公车,始知向来为亲屈。
又不见百里负米良亦艰,养亲须及怡亲颜。
一朝南游列鼎食,思亲不逮徒长叹。
慈乌慈乌莫更啼,啼来使我沾裳衣。
我沾裳衣非汝知,生前尽力死尽思。
夜啼祇作无益悲,明朝且去投高枝。
慈乌夜半惊相呼,哑哑千声为返哺。
天清露滴槠叶枯,寒飙飒飒生长吁。
揽衣中庭步踟蹰,繄尔有母我独无。
母遐栖处在何处,我母仙游天上去。
母去那知儿独悲,儿悲那得母重顾。
母不顾儿可奈何,卮匜欲饮口泽多。
门人为余废蓼莪,长裾欲绝咸蹉跎。
君不见捧檄入门动颜色,何人相候不相识。
举贤不再上公车,始知向来为亲屈。
又不见百里负米良亦艰,养亲须及怡亲颜。
一朝南游列鼎食,思亲不逮徒长叹。
慈乌慈乌莫更啼,啼来使我沾裳衣。
我沾裳衣非汝知,生前尽力死尽思。
夜啼祇作无益悲,明朝且去投高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夜啼乌"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亡母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尽孝的悲痛。全诗情感真挚,通过乌鸦反哺的自然现象,反衬出诗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开篇描写凤凰台边孤独的月色,不见凤凰只见乌鸦,暗示高贵美好的事物已逝。乌鸦半夜啼叫是为反哺母亲,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在庭院徘徊,因为他的母亲已经仙逝。"母去那知儿独悲"四句直白道出丧母之痛,母亲不知道儿子的悲伤,儿子也再得不到母亲的关爱。
中间用两个历史典故强化情感:毛义为奉养母亲而做官,子路为父母背米的故事,都说明孝道贵在及时。但诗人已失去尽孝的机会,只能空叹。最后劝乌鸦别再啼叫,因为它的啼声只会让自己更伤心。诗人明白,真正的孝道是在父母生前尽力,死后永远怀念,夜里的悲伤已无意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法弥补的遗憾感。诗人通过乌鸦反哺、历史典故等对比,把失去至亲的痛苦写得既具体又深刻。最后"生前尽力死尽思"两句,道出了孝道的真谛,语言朴素却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