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馀赋东墙雪竹

饱食枕方便,过午茶未杵。拨火理残香,倚窗翻故楮。

寻我东墙隅,枝筇散腰膂。朔风寒萧萧,修竹静楚楚。

枝头雪犹在,秀色乃如许。竹固不受寒,岂但不受暑。

老翁日日来,相期伴君语。谁能与俗人,昵昵作儿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老人冬日赏竹的惬意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智慧。

开头四句像镜头特写:老人吃饱后靠在枕上休息,过了中午还没开始捣茶。他随手拨弄香炉里的余火,倚着窗翻看旧书——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不紧不慢、享受慢生活的老者形象。

中间部分转到户外:老人拄着拐杖来到东墙角活动筋骨。北风呼啸中,竹子挺拔而立,枝头积雪未消却依然青翠。这里用"楚楚"形容竹子,既说它整洁干净,又暗含"楚楚动人"的意味,把雪竹写得既有风骨又不失柔美。

后六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竹子既不惧严寒也不怕酷暑,实际是在赞美竹子坚韧的品格。老人天天来看竹,把竹子当朋友聊天,这种"以竹为友"的写法特别生动。最后两句表明态度:不愿和世俗之人纠缠,像小儿女那样腻腻歪歪——这是全诗主旨,通过爱竹来表达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拨火""倚窗"等小动作写出闲适感;二是把雪竹写得既有精神又亲切;三是通过对比(竹vs俗人)自然引出人生追求。就像我们现代人养多肉、喝手冲咖啡一样,古人这份"冬日伴竹"的雅趣,本质上都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