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六首

万仞峰前握手时,清歌一曲少人知。
但见瞎驴惊宇宙,不知法眼付传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场景,核心是通过看似矛盾的形象传递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万仞峰前握手时,清歌一曲少人知"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画面:在险峻的高山前,有人悠然相会,唱着无人知晓的清歌。这里"握手"不是普通的见面,而是心灵相通的象征,"少人知"则暗示这种境界常人难以理解。

后两句"但见瞎驴惊宇宙,不知法眼付传谁"用了两个强烈对比的意象。"瞎驴惊宇宙"用荒诞的画面(瞎眼的驴子撼动宇宙)讽刺世人常被表象迷惑,追求惊天动地却不得要领;"法眼付传谁"则点出真正的智慧传承难以寻觅,需要慧眼才能识别。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高山、清歌营造空灵意境
2. 通过"瞎驴"这种滑稽形象打破常规思维
3. 最后留下开放性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4. 表面写景物,实则讲求道之人难以被世俗理解的状态

这种写作手法很像现代人说的"用荒诞揭示真理",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领悟深意。

释嗣宗

释嗣宗(?~一一五三),号闻庵,俗姓陈,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后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