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泮东书屋赠万治斋中丞

巷陋因仁里,邻芳接泮宫。
幽贞存士业,恬素作民风。
自适藏修理,宁谋结搆工。
材完兼善斲,石密复加砻。
草木终朝静,图书积岁充。
观物唯户内,睹圣即墙东。
经幄芹香入,墨池璧水通。
青衿时晤语,章句满专攻。
迹扫柴扉阖,心精牖漏空。
无为一室老,柱石正须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书屋生活,展现了读书人淡泊宁静的精神世界。

开篇先介绍书屋的位置——虽然在小巷里,但靠近学宫,环境清幽。这里住着一位品德高尚的读书人,他的简朴生活影响着周围百姓的风气。书屋建造得简单实用,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石头也打磨得光滑平整。

书屋周围草木安静,屋内堆满书籍。主人在这里读书思考,从窗户就能看到圣贤的教诲。书屋里飘着芹菜的香气(古人认为芹菜象征勤学),墨池连着学宫的水,暗示主人与学问相伴。年轻学子常来请教,一起钻研文章。

最后写主人关起柴门专心治学,心思通透如透光的窗缝。虽然隐居一室,但他的学问品德就像支撑房屋的柱子,暗示这样的人才正是国家需要的栋梁。

全诗通过描写简朴的书屋环境,展现了一个不求功名、专心学问的读书人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却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将平凡书屋变成精神殿堂的文人情怀。诗中"柱石正须公"的结尾,又让这份淡泊中透露出读书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