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偈》用大白话讲了个有趣的道理:别人家寺庙五天搞一次修行课,我们寿宁寺天天开讲座。别嫌我总重复讲道理,要怪就怪祖师爷达摩把禅宗带来中国。
后两句是重点:真正懂行的人(上士)在生活中随时都能悟道,就像走到哪都能遇见水渠(逢渠);但初学者(后学)却总错过这些开悟的机会,把时间都浪费了。
简单来说就是:
1. 修行不在次数多少,而在是否用心
2. 悟道机会无处不在,但多数人视而不见
3. 用现在的话说: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最妙的是用"逢渠"这个比喻——就像农民种地离不开水渠,修行人也该随时保持觉知。作者用种地打比方,把深奥的禅理说得特别接地气。
释善资
释善资,住桂州寿宁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