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崆峒纪事
秦郊雨乍歇,关山云未收。
我因校士罢,漫作崆峒游。
高平迤逦四十里,崆峒崒嵂天中起。
泾水汤汤山下流,问道宫前初至止。
篮舆倒挽陟崇冈,白云茂茂古木苍。
元鹤深居岩下洞,咫尺仙踪不可望。
有客邀我东台上,梵宫杯酒聊相向。
登临到处意难禁,急呼衲子为前乡。
西行数百武,徙倚青松阿。
瞥见万仞壁,云中影婆娑。
青黄色相杳难指,登州海市差可拟。
直如混沌气初分,人间画图那有此。
从兹转入三天门,峡中一线百回身。
峰头伏谒元帝室,俯视迷茫混八垠。
徘徊且复空亭坐,须臾林霏云影破。
千崖万壑顿生辉,飞鸟天边看个个。
乘舆直上香山顶,旷然遐瞩无畦町。
云外青山山外云,六合都归一瞬顷。
昆崙万里断复连,黄河百折绕中原。
帝王贤圣屈指数,雍州形胜何其尊。
吁嗟轩辕氏,下问广成子。
御世本元灵,静者握其纪。
轩辕广成不可作,纷纷议论徒穿凿。
大道若容私智求,乾坤炉鼎宜销烁。
兴尽归来已夕阳,五台云气复苍黄。
阴晴昼夜理如是,羽化难期空断肠。
我因校士罢,漫作崆峒游。
高平迤逦四十里,崆峒崒嵂天中起。
泾水汤汤山下流,问道宫前初至止。
篮舆倒挽陟崇冈,白云茂茂古木苍。
元鹤深居岩下洞,咫尺仙踪不可望。
有客邀我东台上,梵宫杯酒聊相向。
登临到处意难禁,急呼衲子为前乡。
西行数百武,徙倚青松阿。
瞥见万仞壁,云中影婆娑。
青黄色相杳难指,登州海市差可拟。
直如混沌气初分,人间画图那有此。
从兹转入三天门,峡中一线百回身。
峰头伏谒元帝室,俯视迷茫混八垠。
徘徊且复空亭坐,须臾林霏云影破。
千崖万壑顿生辉,飞鸟天边看个个。
乘舆直上香山顶,旷然遐瞩无畦町。
云外青山山外云,六合都归一瞬顷。
昆崙万里断复连,黄河百折绕中原。
帝王贤圣屈指数,雍州形胜何其尊。
吁嗟轩辕氏,下问广成子。
御世本元灵,静者握其纪。
轩辕广成不可作,纷纷议论徒穿凿。
大道若容私智求,乾坤炉鼎宜销烁。
兴尽归来已夕阳,五台云气复苍黄。
阴晴昼夜理如是,羽化难期空断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崆峒山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之美和人生哲思。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问道宫前初至止")写出发时的天气和崆峒山的雄伟。雨后初晴,云雾缭绕,作者办完公务后开始登山。四十里山路蜿蜒,崆峒山高耸入云,山下泾河奔流,问道宫就在眼前。
第二部分("篮舆倒挽陟崇冈"到"雍州形胜何其尊")是游览过程。作者坐着轿子登山,看到白云古木、仙鹤岩洞等美景。在朋友邀请下饮酒赏景,穿过险峻的一线天峡谷,登上高峰远眺。从山顶俯瞰,云雾缭绕的群山、曲折的黄河尽收眼底,让人感叹中原大地的壮丽和历史悠久。
第三部分("吁嗟轩辕氏"到结尾)抒发感慨。想到黄帝曾在此向广成子求教,作者感悟到:治理天下需要静心领悟自然规律,光靠小聪明不行。最后夕阳西下,云气变幻,作者明白阴晴变化是自然规律,成仙难求,只能带着遗憾下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生动展现崆峒山的险峻秀美,如"一线天"的险、"万仞壁"的奇 2. 将眼前景与历史传说结合,增添文化厚重感 3. 结尾的哲理思考:从自然规律领悟处世之道,反对投机取巧 4. 语言既有画面感(如"飞鸟天边看个个"),又通俗易懂
全诗记录了一次完整的登山经历,从出发到返程,既有美景描写,又有心灵感悟,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游历了这座道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