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无念师二詹生吴生同集斋中偶看坡公汁字韵诗戏效韵四章末章呈似念公 其三

生平食字饱,渴饮松煤汁。共压强韵诗,思苦笔未湿。

纷如舟竞渡,红锦志先得。胜事出危险,好语生迫急。

每爱孟东野,铜斗夸射鸭。虽无壮士怀,幽韵写蒙幂。

飞情高鸟堕,洗恨游鲂赤。不独吟者劳,闻歌已头白。

伊余亦何事,肩耸发去帻。胡不日中眠,强效寒虫泣。

灵均去我久,风雅道渐缺。我欲拜低头,谁是词坛客。

何当唤韩孟,去作城南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写的,他用幽默自嘲的口吻,描述了文人写诗的辛苦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写诗如赛龙舟(前八句) 诗人把写诗比作吃墨水("食字饱""饮松煤汁"),说大家比赛写押韵严格的诗,就像端午节龙舟竞渡一样激烈。好诗句就像争夺锦旗,需要冒险精神才能写出,但越想写好反而越着急。

2. 致敬前辈诗人(中间八句) 诗人表达对唐代苦吟诗人孟郊的敬佩,虽然自己没有壮士的豪情,但还是想写出含蓄深远的诗句。他形容创作过程像高鸟俯冲、鱼群染红水面般激烈,不仅写的人辛苦,听诗的人也会感动得白头。

3. 自嘲与感慨(后八句) 诗人自嘲像个缩着肩膀的寒蝉,明明可以睡午觉却偏要学别人写诗。他感叹屈原之后纯正的诗歌传统渐渐消失,想向当代诗人请教,却找不到真正的行家。最后幽默地说真想召唤唐代韩愈、孟郊这些大诗人,一起组织诗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赛龙舟这样生动的比喻来表现创作竞争 - 既有对诗歌艺术的严肃追求,又有自我调侃的幽默感 - 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纯正诗风的向往 - 语言生动形象,如"红锦志先得""寒虫泣"等比喻都很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