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译文及注释

梅擎(qíng)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zūn)(zǔ)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梅花托着残雪花蕊生冷,柳枝随着东风摇摆,像少女的眼睛张开。小楼台的宴席上摆满了盛酒肉的樽俎,宾主尽情欢娱。舞女红袖绕身,歌女低声唱着《喜春来》。
樽俎:樽:古代的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红袖:指宴会中的歌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托着残雪花蕊生冷,柳枝随着东风摇摆,像少女的眼睛张开。小楼台的宴席上摆满了盛酒肉的樽俎,宾主尽情欢娱。舞女红袖绕身,歌女低声唱着《喜春来》。

注释
樽俎:樽:古代的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
红袖:指宴会中的歌女。

创作背景

根据题名“春宴”,可知这四首小令是在春天招待客人的宴会上所写的咏春曲。从内容看,这组散曲当为在金亡后作者退隐故乡时所作。本首是其第三首。

赏析

这首曲子描绘了春宴现场的情景。

梅花托着白雪,柳枝随风飘拂。小楼台在玉梅、白雪的映照下,在柳枝的围护下,盛酒和盛肉的樽俎,摆满了宴席,主人与宾朋一面欢宴,一面观看歌舞,好不热闹。“柳倚东风望眼开”是说柳枝倚靠这东风,随风摇摆,像少女睁开的眼睛一样,一张一合。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柳枝的妖娆。

现代解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温馨画面,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烟火气。

开篇用"梅擎残雪"的拟人手法,写梅花托着未化的积雪,仿佛在苦恼春天来得太慢;而柳枝借着东风舒展,像人睁开了期盼的眼睛。一"奈"一"开"的对比,把植物都写活了,展现出冬春交替时自然的矛盾感。

第三句笔锋转向人间——小楼里正备着温酒菜肴,用"温柔"形容酒宴,暗示着聚会的氛围是轻松惬意的。最后镜头聚焦到"红袖"女子,她绕着酒席低吟这首《喜春来》,歌声与窗外的梅柳相呼应,完成了从自然春色到人间春意的过渡。

全篇妙在把春天拆解成三个层次:梅花柳树是自然界的信使,酒宴是人们迎接春天的仪式,而女子的歌声则是春天情感的出口。没有直接写"欢喜",但通过雪中梅、风中柳、楼中宴、袖底歌的层层铺陈,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按捺不住的迎春之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