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孙国桢联
发策升廷,著书盈箧,读壮学十年旧稿,丛残尚炯然有光,喜与公夙附同宗,杵臼订深交,当时赋诵锵金,振起风骚轹颜谢;
叫阍衔愤,钩党遭殃,咏客窗一卷新诗,顽固亦潸焉下泪,幸桓郁能恢家学,蓼莪郁余痛,异日业传肯构,主张天演驾边康。
叫阍衔愤,钩党遭殃,咏客窗一卷新诗,顽固亦潸焉下泪,幸桓郁能恢家学,蓼莪郁余痛,异日业传肯构,主张天演驾边康。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悼念了一位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幸的学者孙国桢。全篇通过对比他生前的成就与身后的遭遇,表达深切哀思。
上联回忆逝者的学术成就:
- 开篇用"发策升廷"(科举高中)、"著书盈箧"(著作装满书箱)展现其卓越才华
- "壮学十年旧稿"指他耗费心血写成的学术著作,即使零散残篇也闪耀智慧光芒
- 作者自述与逝者同宗的情谊,用"杵臼之交"(比喻患难与共)形容深厚友谊
- 最后赞美其诗文成就能超越古代名家颜延之、谢灵运
下联痛陈逝者遭遇:
- "叫阍衔愤"暗指他蒙冤受屈却无处申诉
- "钩党遭殃"暗示他因政治牵连遭受迫害
- 提到逝者新诗集时,连顽固之人读后都会落泪
- 用东汉桓郁继承家学的典故,期盼后人能传承逝者学问
- 结尾"天演"暗含进化论思想,期待未来学术发展能超越传统大家
全联特色:
1. 巧妙运用"炯然有光"与"潸焉下泪"形成鲜明对比
2. 通过"当时"与"异日"的时间对比,寄托对学术传承的期望
3. 用典自然,如"杵臼之交""蓼莪"(指孝子之悲)等,既典雅又切题
4. 将个人哀思与时代背景结合,使挽联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这首挽联既是对一位学者的深情悼念,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隐晦批判,展现了传统文人在逆境中坚守学术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