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老百姓送别一位叫张湘门的地方官时的场景,表达了百姓对这位好官的不舍之情。
前两句"不得留公却送公,烹鲜小试半年中"意思是:虽然百姓想留住这位官员,却不得不送他离开。这位官员就像一位大厨,虽然只在这里短暂任职半年("烹鲜"指做菜,比喻治理地方),却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后两句"谁怜遮道攀辕泣,为达斯民借寇衷"描绘了感人场景:百姓们拦在路上,抓着车辕哭泣("攀辕"是古代百姓挽留好官的动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上天传达心声——希望能像历史上"借寇恂"的故事一样(东汉寇恂治理有方,百姓请求朝廷让他连任),让这位好官继续留任。
全诗用百姓拦路哭送的生动画面,通过"烹鲜""借寇"的巧妙比喻,既表现了官员的治理才能,更突出了百姓对清官的爱戴。这种"万民挽留"的场景,正是对官员政绩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