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常悌邀步南郊睹圜丘享殿斋宫诸制恭述

皇矣穹窿广,君哉制作殊。
改弦歆世庙,分祀别留都。
日练金支秀,春回华盖趋。
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
茧栗三牺用,瓜华百末敷。
篆烟飏郁鬯,罳影入珊瑚。
富妪坛仍峻,高皇座稍隅。
殿询公玉带,庭接鬼庾区。
忆昔陪清跸,于兹享大雩。
鸟衔斋馔素,沙点布袍乌。
重许窥阊阖,须知辨濮泸。
帝真云汉主,天转斗牛枢。
禁地人雍肃,祠官汝敏肤。
秩从夷典礼,伦始契司徒。
谁献河东赋,空吹冀北竽。
戚干容肄雅,卿景合赓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南郊举行盛大祭祀的场景,展现了皇家礼仪的庄严与神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皇家气派
开篇"皇矣穹窿广"用天空的辽阔比喻祭祀场所的宏伟,后文"金支秀""华盖趋"等描写仪仗队的华丽装饰,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就像今天国庆阅兵的仪仗队,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2. 祭祀细节
诗中提到"茧栗三牺用"(用幼小的牲畜作祭品)、"篆烟飏郁鬯"(香炉升起缭绕的烟雾)等具体场景,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祭祀过程。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既有大全景又有特写。

3. 历史传承
"改弦歆世庙"等句暗示这次祭祀改革了传统礼制,但"秩从夷典礼"又表明仍遵循古礼,体现对传统的革新与继承。好比现代人过春节,既保留贴春联的习俗,又加入电子红包的新元素。

4. 神秘氛围
"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等句营造出人神沟通的神秘感,祭祀人员就像通灵的使者。这种氛围类似今天某些传统仪式中,司仪吟诵祝词时的庄重感。

5. 个人感受
最后"谁献河东赋"等句,诗人谦称自己像滥竽充数的乐手,反衬出祭祀的隆重。这种写法让宏大的场景有了普通人的视角,就像我们参加盛大典礼时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

全诗通过具象的仪式描写和抽象的氛围渲染,让读者感受到古代国家祭祀既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维系天人关系的重大仪式。诗人用富丽堂皇的笔触,记录下这个融合政治、宗教与文化的重要时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