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堂为建昌王垣赋
青青涧畔松,不为霜雪衰。
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
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
泣血不到地,滴著身上衣。
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
儿身匪金石,不死将何为。
生当长相思,死当长相随。
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
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
泣血不到地,滴著身上衣。
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
儿身匪金石,不死将何为。
生当长相思,死当长相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儿子对逝去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用自然景物作对比(前四句):山涧边的青松不会被霜雪压垮,涧中的石头不会被流水冲走,但为什么人的生命却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这里用永恒的自然反衬生命的脆弱。
第二层直抒悲痛(中间八句):父亲突然离世,儿子在漫漫长夜中痛哭,眼泪和血滴在衣服上。衣服破了还能换新的,但丧父之痛永远无法停止。这里"泣血不到地"的夸张描写,把悲痛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第三层表明心志(最后四句):儿子知道自己不是金石之躯终将一死,但活着时永远思念父亲,死后也要追随父亲。这种"生不相离,死亦相随"的决绝誓言,把亲情升华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真挚到极致的感情,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普通人对着亲人遗物哭诉。特别是"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类面对生死离别时最本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