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余造邦兄有作(乙丑)

七十回寒暑,四十年相别。
人生几寒暑,才见又相别。
昔别两翩翩,今别头颅白。
南城买酒家,终座无人识。
鹤山一鹤飞⑴,月崖半月缺(月亮崖已炸毁)。
铲平诸葛祠,不留断碑碣⑵。
典型念虎贲,故国思乔木。
胥君默不言,君感当弥切。
卅年人换世,退院我曹客。
江潮潮卷前,人潮潮倍急。
酒半问蟫翁,翁当近八十。
我视翁如兄,弟忘兄不得。
何年再来渝,来剪两君烛?
不夜城夜市,历历展眉睫。
仿佛狂尘狂,驱车文宴集。
尽此杯中酒,回肠九为结。
人生无百年,千金买一刻。
难忘别街头,叮咛到眠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写给老友的离别之作,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深厚友情。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短暂、聚少离多的无奈,以及老友重逢又分离的不舍。

开头四句直接点出主题:人生不过几十个寒暑,分别四十年好不容易见面,转眼又要分开。这种"刚见面就离别"的无奈,让读者立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酸楚。

接下来用对比手法:当年分别时还是翩翩少年,如今再别已是白发老人。诗人在酒馆独坐,发现已经没人认识他们这一代人了,暗示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诗中提到的鹤山、月亮崖、诸葛祠等地标,有的被毁("月亮崖已炸毁"),有的被铲平,这些具体的地名变化,象征着记忆中的故乡正在消失,加深了时光无情的悲凉感。

"典型念虎贲"等句,借历史典故表达对过去英雄人物和传统精神的怀念,也暗含对当下世道变化的感慨。后文"卅年人换世"更直接点出:三十年足以让世界完全改变,我们这些老人已成"退院客"(像退休的僧人),被新时代的"人潮"远远抛在后面。

酒宴上,诗人称老友为"蟫翁"(书虫老人),说自己视他如兄,这份兄弟情谊永生难忘。"剪烛"的典故,表达了对再次秉烛夜谈的期盼。

结尾最动人:诗人记着街头分别时,老友反复叮嘱他注意饮食起居的细节。这种生活化的关怀,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体现真挚的友情。最后"人生无百年,千金买一刻"道出全诗核心——生命短暂,能与知己相处的每一刻都珍贵如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最深的感情,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心 2. 通过具体场景(酒馆、街头)和细节(叮嘱吃饭)让情感真实可感 3. 把个人离别放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使私人情感有了历史厚重感 4. 结尾从宏大感慨回归生活细节,形成情感闭环,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