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稽张宪报恩寺遇风雨联句

盲风簸天兴(宪),冻雨翻海泻。
鱼虾落半空(启),蛟龙𩰚中野。
势吞九河黄(宪),功润千里赭。
怒疑决沙囊(启),振讶摧屋瓦。
横行天兵驶(宪),大笑电女哆。
乾坤发生多(启),道路暍死寡。
潦涨涛涌川(宪),旱去烟灭野。
谷号竟谁嘘(启),木撼不自把。
神灵正恍惚(宪),造化非苟且。
初占月离毕(启),又骇泗没社。
必变其圣乎(宪),弗迷惟舜也。
阴岑气如炊(启),高叶声若打。
阳乌韬不见(宪),乾鹊噤皆哑。
重翳晦复明(启),馀点歇还洒。
虽悦灌园人(宪),应愁渡江者。
侍王笑楚赋(启),及我惭周雅。
避思泰山颠(宪),战忆昆阳下。
雄夫匕易失(启),吝士盖难假。
既沾想大田(宪),广庇思巨厦。
桔槔向晚停(启),纨扇未秋舍。
乱号官私蛙(宪),莫辨去来马。
卧惊浪喧耳(启),归思泥没踝。
勿忧卷茅屋(宪),且喜憩兰若。
民期岁有登(启),国荷天锡嘏。
沛泽宜载歌(宪),新篇试姑写(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话,展现了自然的狂暴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也透露出对民生和国家的关怀。

诗的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风雨的凶猛:狂风把天都吹翻了,暴雨像海水倒灌,鱼虾仿佛从半空掉落,蛟龙在荒野中争斗。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之力。

中间部分继续渲染风雨的威力:洪水淹没了河流,冲垮了房屋,闪电像天兵在奔跑,雷声像电女在大笑。诗人用"道路暍死寡"暗示在这样的天气里,行人很容易中暑倒下,体现了对普通百姓的关切。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通过"桔槔向晚停"(傍晚停止了灌溉)、"纨扇未秋舍"(还没到秋天就收起了扇子)等细节,展现了风雨过后人们的生活场景。蛙声乱鸣、马蹄声难辨的描写,更增添了真实的生活气息。

最后部分表达了积极的态度:不要担心茅屋被吹垮,且在高处休息;百姓期待丰收年景,国家感谢上天恩赐。诗人以"新篇试姑写"作结,表明要用诗歌记录这场风雨,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如"大笑电女哆"),并通过对话形式推进,既展现了风雨的狂暴,又体现了文人的闲适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这种将自然威力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写法,让诗歌既有气势又不失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