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大经教授顺德为彭凤仪作

京师三月春熙熙,杏花未落杨花飞。
紫陌红尘扑人面,何堪与客相别离。
念君与我共乡县,沦交自昔忘贫贱。
十年泮水对床眠,万里云霄同鹗荐。
一从看罢上林春,宦海奔波各致身。
匡衡抗疏精神倦,刘向传经事业新。
年华冉冉同流水,每得君书悲复喜。
朅来邂逅未成欢,又见青毡逐行李。
望中何处是邢台,百雉层城亦壮哉。
磁川树色云边见,漳水山光天际开。
怜君此去头尚黑,馆下诸生眉半白。
栋梁榱桷不自成,楩楠梓杞维君择。
太邱侍御我所知,年来督学共称宜。
鹭车到日重抡秀,定叹英贤异昔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送别好友郑大经去顺德当教授时的复杂心情,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用生动的春景描写离别的场景:三月的京城春光明媚,杏花还没凋谢,杨花已经开始飞舞。但这样美好的景色反而让离别更显伤感。作者和郑大经是同乡好友,两人从贫贱时就建立了深厚友谊,一起在泮水(古代学宫)读书十年,又一同考中科举步入仕途。

中间部分写两人各自奔波的人生:郑大经要去邢台(顺德)任教,那里有壮观的城墙,远山近水风景优美。作者既为朋友高兴,又感到不舍。特别提到郑大经头发还黑(年纪不大),但学生们都已半白头,暗示郑大经要在教育事业上培养人才。

最后提到两人的另一位朋友太邱侍御(可能是位官员),说他在教育方面做得很出色,暗示相信郑大经也能像他一样培养出优秀人才。

全诗通过: 1. 春景反衬离愁 2. 回忆十年同窗情谊 3. 描写朋友赴任之地的风光 4. 对朋友教育事业的期许 把送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情的珍视、对朋友未来的祝福都表达得真挚动人。诗中既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也有"海内存知己"的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