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客语慨然有庐山之兴

九日黄花笑白头,分将牢落付林丘。
半川暝色聊偿梦,别岭秋声旋寄愁。
江国经年成浪语,匡庐入手是真休。
未能免俗须登陟,睨视元龙百尺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重阳节时,诗人与朋友聊天,突然想去庐山游玩的心情。

前两句说:重阳节的菊花对着我的白发笑,我这一生漂泊的愁绪都寄托给了山林。这里用"黄花笑白头"的拟人手法,既点明重阳节(传统要赏菊),又自嘲年纪大了。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看着暮色中的河川像在偿还未实现的梦想,远处山岭的秋风又送来新的忧愁。这些年总说要去江南游玩都成了空话,要是真能去庐山该多好。诗人用"半川暝色""别岭秋声"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把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虽然知道登山也免不了俗套,但就是要登高望远,连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建的百尺高楼都看不上眼。这里用"睨视"这个动作特别生动,把诗人任性洒脱、不服老的劲头写活了。

全诗妙在把中年人的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真实:一边感叹年纪大了,一边又憋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明明知道是俗套,偏要去做。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可爱劲儿,配上秋景的萧瑟美,读来特别有共鸣。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