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仁化锦石岩壮丽又幽深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神话想象和隐逸情怀。
前四句写实景:夕阳把江水染红,映照在赤色山崖上("江翻西日愰丹厓"),诗人睁大眼睛寻找南天星辰("抉眦南荣斗柄楷")。陡峭的山岩连飞鸟都难以越过("突兀尚愁飞鸟度"),这幽僻的景致深深触动了山野之人的心("幽偏真剌野夫怀")。
后四句转入神话想象:石洞中栖息的龙能兴云布雨("龙栖石洞云常雨"),凤凰在韶津起舞时人们要准备万束柴薪祭祀(暗用"凤鸣岐山"典故)。最后诗人说放下琴弦改赏明月("罢却薰弦弄明月"),修仙之人与凡人的形体差异并不重要("未应佺偓隔形骸"),表达超脱尘世的心境。
全诗特色在于:
1. 用"飞鸟难度"夸张手法突显山势险峻
2. 将"龙栖凤舞"的神话融入现实景观
3. 结尾处通过"抚琴赏月"的日常细节,自然过渡到隐逸主题
4. "野夫"与"佺偓(仙人)"的对比,展现文人向往山林又心系仙道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