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

纤离气吐吴门练,力健蹄轻能逐电。
也曾骖辇蟠桃池,也曾立伏明光殿。
圉人不是孙阳流,眼底骊黄欠分辨。
概将刍豆等驽骀,龙骨槎枒尾凋线。
困眠恶土飧葱花,减价金台人厌见。
翘陆情慵瘦影寒,驱驰志在焦尾变。
天驷星辰夜不明,沙场苜蓿秋将遍。
笳鼓将军奏凯还,款段骄嘶路旁羡。
俯仰谁知报主心,萧条自固衔环愿。
呜呼安得天间药石恩,万里黄云供血战。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匹病马的视角,道尽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忠诚。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曾经的辉煌(前四句)
用"吐吴门练""逐电"等夸张比喻,描写这匹马曾经是能日行千里的神驹,陪主人参加过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象征显赫场合),也在皇宫当过御马(明光殿指皇宫)。这里用神话和宫廷意象突出它过去的尊贵。

2. 现实的落魄(中间八句)
转折写现在的悲惨:养马人不是伯乐(孙阳),分不清好马劣马,把千里马当普通马喂养。用"龙骨槎枒"(骨架嶙峋)、"尾凋线"(尾巴秃毛)等细节描写病马瘦骨嶙峋的样子。它睡在脏土堆里,连葱花都吃不上,在繁华的金台(指京城)被人嫌弃,瘦得影子都显得单薄。

3. 不改的忠诚(后八句)
最动人的是病马虽落魄,却仍存"报主心"和"衔环愿"(用黄雀衔环报恩的典故)。结尾的"万里黄云供血战"尤为悲壮——它渴望的并非舒适生活,而是能再为主人浴血沙场。最后两句像是仰天呐喊:哪里还能找到治病的良药,让我继续征战?

全诗妙在:
- 用病马象征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
- "也曾..."的重复句式形成强烈今昔对比
- 把马的心理活动写得像人一样有尊严
- 结尾的"血战"愿望让悲情升华为壮烈

这不仅是写马,更是所有遭遇不公却仍保持赤子之心者的写照。诗人通过马的遭遇,替天下怀才不遇者发出了不平之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