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

老龙攫天来,神工郁随从。
振鬣生群峦,触颔尽虚空。
有地皆天行,是石作水用。
小龙引双须,顾盼左右纵。
裾裔互蔽亏,扃锁绝耘种。
飞锡从何来,浩劫开蒙崿。
何意摩尼珠,流光及微昪。
愧非娑竭居,邂逅备禅诵。
添香无所有,滴泉或堪供。
山王诸眷属,大小悉相奉。
藕孔不厌藏,蜜脾附滋众。
横叠拓胸蟠,旁凿袪脾痛。
刹竿昨初建,有客远来共。
容足行汗漫,置身等飞动。
玉乳试仙芽,珠果分山俸。
千峰在按膝,直若堂视弄。
两庑夹帝青,河光冷相送。
灏气吐阳厂,冷风扇阴洞。
绝壁度微柯,鸠栖谢危栋。
自云冬腊和,差苦结夏冻。
同心笑相语,兹游适秋仲。
二仪正平叶,万象足抟控。
羲辔投西腋,蟾宫隐东弄。
宿鸟乱林影,星辰忽奔迸。
呗声俄阒寂,秋虫绝喧哄。
空响何处来,使我不成梦。
披图昔神摇,俗氛苦醯瓮。
今来将早鸿,幸尔辞鞿鞚。
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乐矣莲花国,兹游更无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山寻幽的奇幻之旅,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禅意哲思。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龙造山的奇幻想象 开篇用"老龙创造山脉"的童话式比喻(龙鬃变成山峦/龙须化作溪流),把陡峭岩壁和蜿蜒溪水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写法让冰冷石头有了体温,仿佛整座山是巨龙盘踞而成的生命体。

2. 僧侣修行的世外桃源 中间部分像纪录片般展现深山古寺的生活:僧人用崖壁滴泉代替香火供奉,野果当斋饭,山洞作禅房。特别有趣的是提到"藕孔藏身"的典故——用莲藕孔比喻修行者甘于清贫,像蜜蜂依附蜂巢般共同修行。

3. 月夜悟道的哲学时刻 结尾处秋夜景象充满禅机:飞鸟掠过让星辰仿佛在移动,虫鸣与诵经声交替出现。最后诗人抖衣袂的动作象征摆脱尘世束缚,就像沾露的莲花般清新脱俗,完成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的精神升华。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登山过程写成"从神话走进心灵"的旅程:开篇是童话世界的奇观,中间是苦修者的日常,结尾是哲人的顿悟,像一部微型的心灵成长史。那些"滴泉供佛""野果当斋"的细节,生动诠释了"一花一世界"的禅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