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又字

骄阳秋逾炎,廛居苦嚣陋。
出郭谢尘鞅,浩气溢宇宙。
祗园荫长流,松篁倚天秀。
簪履适相从,萍水欣邂逅。
主人延客坐,芳情重醇酎。
道合犹通门,志洽俨交旧。
缅怀风尘际,东西困羁走。
馀生获良会,岁月不可又。
愿言慎所止,同心契兰臭。
日薄嗟易昏,明当睹清昼。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初秋时节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以及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环境描写(前六句): 开头说初秋的太阳比夏天还毒辣,住在城里又闷热又简陋。于是作者出城躲避尘世烦恼,顿时感到心胸开阔。他们来到一个绿树成荫的寺院,清澈的溪水旁长着挺拔的松竹——这里用"荫长流""倚天秀"等词语,把避暑胜地的清凉幽静写得很有画面感。

2. 聚会场景(中间六句): 接着写朋友们像约好似的都来了,大家萍水相逢却格外投缘。主人热情招待,酒香伴着情谊。虽然大家身份不同,但志趣相投就像老友重逢。这里"芳情重醇酎"用酒香比喻情谊,既实在又温馨。

3. 人生感悟(最后八句): 喝着酒聊起这些年各自奔波劳碌,不禁感慨能在这时候相聚真是难得,因为好时光就像夕阳一样容易消逝("日薄嗟易昏"这个比喻很生动)。最后作者提醒大家要珍惜当下,保持高尚的友谊,期待明天再聚——"同心契兰臭"用兰花的清香比喻君子之交,说明这是场脱俗的聚会。

全诗妙在: - 用"骄阳""尘鞅"等词生动写出都市的烦闷 - "萍水欣邂逅"等句自然流露出相聚的喜悦 - 结尾的夕阳比喻让欢乐聚会带上淡淡惆怅 - 通篇就像在聊天,既有具体场景又有哲理思考

这种把日常生活写得既有诗意又有深度的写法,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