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寒食从刘八丈使君登迁仁楼眺望
从公无小大,在伴乐人贤。
楚国逢荒岁,随人若有年。
空波交水埒,重岫夹畬田。
桑柘温风软,云霞返照鲜。
因高寺刹迥,临远郡楼偏。
花柳清明节,亲宾上巳筵。
故乡徒有路,春雁独归边。
幸望山阴客,为文内史前(《刘长卿集》五)。
楚国逢荒岁,随人若有年。
空波交水埒,重岫夹畬田。
桑柘温风软,云霞返照鲜。
因高寺刹迥,临远郡楼偏。
花柳清明节,亲宾上巳筵。
故乡徒有路,春雁独归边。
幸望山阴客,为文内史前(《刘长卿集》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描写了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和朋友一起登楼远眺的情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暗含了漂泊他乡的淡淡愁绪。
前四句写和朋友出游的快乐:无论官职大小,只要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就很快乐。虽然楚地(湖北一带)正遭遇荒年,但跟着这位朋友(刘八丈使君)仿佛也能感受到丰年的安稳。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友情带来的温暖。
中间八句是登楼后看到的景色:水面波光粼粼,梯田层层叠叠,春风轻抚桑树,晚霞映红天空。因为站在高处,寺庙显得格外遥远,而郡城的楼阁也因视野开阔显得错落有致。寒食节的花柳格外明艳,亲友们正聚在一起过上巳节(古代三月三的重要节日)。这部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尤其"桑柘温风软"一句,连春风都带着温柔的触感,画面感极强。
最后四句转向思乡之情:虽然回乡的路就在眼前,但只有春雁独自飞向边塞(暗示自己无法归乡)。幸好眼前有像"山阴客"(指东晋名士王徽之,这里比喻刘八丈)这样的朋友,可以像当年王羲之为朋友作文一样畅叙情怀。结尾在惆怅中又带着一丝慰藉,把节日、风景、友情和乡愁自然融合。
全诗亮点在于:用明快的笔调写荒年中的春景,用热闹的节日反衬孤独,最后用典故把普通聚会写得风雅动人。看似在记录一次春游,实则写出了乱世中人对安宁的渴望,以及友情对心灵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