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科举落榜后回到家的孤独感受,像一篇失意者的内心独白。
前两句"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床尘"说:我一无所有,没有靠山也没人帮忙牵线搭桥,孤零零回到家,发现床上积满灰尘。这里用"满床尘"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离家赶考时间之久,也暗示家里冷清无人打理。
后两句"尊前尽日谁相对,唯有南山似故人"更显孤独:整天对着酒杯却无人对饮,只有窗外的南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这里把南山比作故人很妙,既写出无人理睬的凄凉,又用永恒的青山反衬人世冷暖,让人感受到一种苦涩的幽默。
全诗用日常场景写深刻孤独:拂尘、独酌、望山,每个动作都透着落寞。最打动人的是诗人与青山"相看两不厌"的画面,这种在失意时与自然为伴的豁达,让普通的牢骚话有了超越时代的力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