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山光凝翠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馀舞榭歌楼。方面倚贤候。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现代解析
这首《望海潮·山光凝翠》描绘了并州(今太原)的壮丽风光和历史豪情,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展现并州盛景:
1. 开篇就像航拍画面——"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勾勒出青山绿水的城市全景,点明这座历史名城的地位。
2. 接着镜头推近到军营特写:沸腾的箫鼓声、如流水的刀光,十万精兵驻扎的壮观场面。骑兵在长街飞驰,少年们佩戴华美刀剑,展现尚武豪气。
3. 最后镜头拉远到边关秋色:榆关古道与汾河雁影,构成金秋的苍茫画卷。
中片转入历史回忆:
1. "追思"二字开启时光隧道,想起过去这里文人武将的潇洒生活——儒将饮酒作诗,才子纵情游玩。
2. 但如今只剩"松偃旧亭""舞榭歌楼"等物是人非的遗迹,像褪色的老照片般令人唏嘘。
下片表达对贤能治世的期待:
1. 希望有能臣像及时雨般造福地方,但又担心他们被朝廷召回。
2. 最后回归现实,提议在西溪乘船宴乐,在山水间寻找慰藉,这种及时行乐的态度暗含对无常的无奈。
全词最动人的是三种情绪的碰撞:
- 对壮美河山的自豪(如开篇山水画)
- 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如军营、文人旧事)
- 对人事变迁的豁达(结尾的泛舟提议)
就像我们今天看历史名城:既惊叹古建筑之美,又感慨朝代更替,最后在美食美景中找到生活乐趣。词人用"十万貔貅"的雄壮与"宴兰舟"的闲适形成反差,让这首词既有英雄气又不失文人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