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严子陵不慕名利、坚守节操的赞赏,同时暗讽了西汉朝廷的腐败。
前两句用历史人物作对比:伯夷叔齐(商朝遗民)坚守气节,姜子牙(钓渭水的隐士)最终成为太师。这两人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要么彻底隐居,要么出山建功立业。
后两句点明主旨:西汉王朝已经腐败如"颓波"(垮掉的堤坝),没有"砥柱"(中流砥柱的贤臣)能挽救。在这种环境下,像严子陵这样的高洁之士,只适合做个普通渔夫(一纶丝指一根钓线),保持自己的清白,这比勉强做官更有价值。
全诗亮点在于:用"颓波无砥柱"的生动比喻批评时局,用"一纶丝"这个具体意象赞美隐士生活,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突出严子陵选择的合理性。告诉读者:在污浊的世道里,保持气节比追求功名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