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新安赋喜雨歌呈守斋倪史君

良苗正要雨肥绿,火伞张空驱日毂。
枝头忽作少女风马牛不相及,转眼排檐万银竹。
为新安民殊可怜,插空乱巘无多田。
雨缠终日水半壁,方晴又望霓横天。
是邦若要宜稼樯,好似婴儿调乳食。
祗今田甫渴甘澍,贤侯忧民见颜色。
鼓声坎坎神来临,不歆牲酒歆侯心。
睡龙苏醒听约束,拿攫云雾层岩阴。
涧泉将涸兮乱流,嘉颖欲槁兮光浮。
田翁戴笠儿跨牛,欣欣相对歌贤侯。
争言一雨神所赐,非侯何民蒙神休。
天惠贤侯福吾士,长是五日一风兮十日一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给新安地区带来的喜悦,展现了官员心系百姓、为民祈福的感人场景。

开头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干旱:庄稼正需要雨水滋养,可烈日像火伞一样炙烤大地。突然笔锋一转,写狂风骤雨降临的场面——屋檐下挂起万条雨线,如同银竹般耀眼。这里用"少女风"形容突如其来的凉风,很有画面感。

接着点明新安百姓的困境:山多地少,要么连日暴雨成灾,要么久旱盼雨。诗人把调节雨量比作给婴儿喂奶,需要恰到好处。当地官员(贤侯)看到干裂的农田忧心忡忡,于是举行求雨仪式。这里有个有趣细节:神明不看重祭品,反而被官员的诚心感动。

后半段用拟人手法写"睡龙"苏醒布雨:山泉重新流淌,庄稼恢复生机。最动人的是田家父子戴笠骑牛、歌颂官员的场景,百姓把这场雨看作官员爱民感动上天的结果。结尾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火伞""银竹"等鲜活的比喻让天气变化如在眼前;二是通过官员求雨、百姓欢庆的对比,展现官民同心的温暖;三是以庄稼汉的视角,把一场普通的雨写成充满人情味的暖心故事。

陈鉴之

陈鉴之,初名璟,字刚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间漫游京口、临安间。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倪守斋知新安,多有唱和。今存《东斋小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三一。陈鉴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