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终呈一斋

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
皦皦大圣心,脗然空自多。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对世俗名利的反思,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真正的学问在于修炼内心,而非追逐外在虚荣。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开主题: 1. "学道非学世"开宗明义——求道之人学的是天地至理,不是世俗套路 2. "韬精养中和"用比喻说明修养方法——像把宝剑收在鞘里那样涵养中正平和的品性 3. "纡朱各自贵"描绘世俗现象——达官显贵们(穿朱红色官服的人)都自以为了不起 4. "谁肯聆商歌"发出叹息——但没人愿意听真正的雅乐(商歌象征高洁之音)

后四句通过典故深化主旨: - "大圣心"指孔子这类圣贤,他们的思想如明月般皎洁(皦皦) - "脗然空自多"说这些智慧被世人漠视(像对着空气说话) - "子云"指汉代学者扬雄,这里说著书立说要像他那样经得起时间考验 - 最后以"千载不磨"作结,强调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永不消亡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纡朱"(红色官服)与"商歌"(高雅音乐)的意象对比,生动展现世俗与理想的冲突 2. "韬精"这个宝剑入鞘的比喻,把抽象的道德修养变得具体可感 3. 结尾用扬雄著书的典故,给所有追求真理的人注入信心——时间终将证明价值

本质上,这是首古代知识分子的"坚守宣言",告诉人们: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精神追求才有永恒意义。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诗人900年前就在思考这个命题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