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芝歌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兰形。
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雪茎。
石室兮宛宛,苔茵兮菁菁。
阴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
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
匪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

现代解析

这首《玉芝歌》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名为"玉芝"的仙草,通过对其外形、生长环境和品格的描写,寄托了作者高洁的人生理想。

诗歌前六句是工笔细描:玉芝灵气逼人(灵华),像兰花般优雅(兰形),花瓣如美玉(琼葩),果实似宝石(瑶实),叶片晶莹如冰(冰叶),茎干洁白似雪(雪茎)。它生长在幽静的石洞(石室)里,周围是青翠的苔藓(苔茵),背景是苍劲的古松(长松)和叮咚的飞瀑(飞瀑),构成一幅仙气飘飘的山水画。

后六句转入精神层面的刻画:玉芝外表青黄相间(青端黄表),内里蕴藏珍贵(中藏),却从不炫耀(不矜)。它保持低调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匪自昭),而是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无愧)。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玉芝比作品德高尚的君子,赞美内敛自持、不事张扬的美德。

全诗最妙处在于"以物喻人":表面写仙草,实际是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既有出众的才华(琼葩瑶实),又能保持谦逊(不矜);既能适应艰苦环境(石室苔茵),又能坚守本心(无愧)。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格精神完美融合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