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于秘丞赋瀑泉

大禹大知凿,来源变自成。
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欲喷鲸。
灵槎如可泛,天际问归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瀑布景象,同时融入了神话色彩和人生哲思。

首联"大禹大知凿,来源变自成"以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典故开篇,暗示瀑布的形成既有自然伟力,也有人类智慧的痕迹。"来源变自成"则点出瀑布既有天然形成的部分,也有后天变化的结果。

颔联"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用颜色和声音来刻画瀑布的独特气质。瀑布的白色在众多景物中显得纯净耀眼,它的轰鸣声却透出一种孤高清远的意境,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颈联"远势曾吞海,飞流欲喷鲸"用夸张手法表现瀑布的磅礴气势。远看仿佛能吞没大海,飞溅的水流像是要喷出巨鲸,这种极具想象力的描写让静止的画面瞬间充满动感。

尾联"灵槎如可泛,天际问归程"笔锋一转,引入神话中的"灵槎"(传说中通往天界的木筏)。诗人想象若能乘着这水势直上云霄,就能追问生命的归宿,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瀑布的形、声、势,实则通过"大禹治水""灵槎问天"等典故,把自然奇观与人类探索精神相结合。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既是眼前壮景,也象征着人不断追寻生命本源的精神力量。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