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乘船过险滩的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第一句"舟子长歌下急滩"直接带我们进入画面:船夫唱着悠长的号子,驾着小船冲下湍急的河滩。这里的"长歌"既表现了船夫的从容,也暗示了行船的艰险。
第二句"江风吹我怯衣单"转向诗人自己的感受:江上寒风吹来,让穿着单薄的他感到阵阵寒意。"怯"字用得巧妙,既说衣服单薄"害怕"寒风,也透露诗人内心的孤寂。
后两句突然转入对月亮的发问:"一轮明月为谁好,无限清光照夜寒"。诗人看着皎洁的月亮,不禁产生哲学思考:这么美的月光究竟是为谁而明?它洒下清冷的光辉,反而让寒夜更显凄凉。这里月亮的美好与夜寒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全诗短短四句,由动到静,从具体场景上升到人生感悟。通过"急滩"、"江风"、"明月"、"夜寒"几个意象,既写出了行船的惊险,又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最妙的是最后对月亮的发问,让整首诗从写景升华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余味悠长。
徐侨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