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笠次白乐天

松林行尽见松门,花事三分过二分。
高树鸟呼低树鸟,入山云笑出山云。
峰前瀑布僧前落,竹里流莺寺里闻。
忙处不知閒处好,红尘白浪正纷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山林图景,通过对比自然与尘世的喧嚣,传递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1. 自然画卷的层次感:
前六句像一组镜头,由远及近展开:穿过松林到达寺庙,看到春花已凋谢大半("花事三分过二分");高处和低处的鸟儿互相鸣叫,入山的云与出山的云仿佛在嬉笑;瀑布从山前飞泻到僧人面前,竹林里的黄莺叫声传到寺庙中。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视觉的壮美(瀑布、云),又有听觉的灵动(鸟鸣、莺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巧妙的对比手法:
诗中处处藏着对比:高树鸟与低树鸟呼应,入山云与出山云"相笑",暗喻万物相互依存;而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用"忙处"(俗世忙碌)和"闲处"(山中清静)的对比,点明主旨——人们总在红尘中奔波("白浪"象征纷扰),却忽略了最简单美好的山林之乐。

3. 含蓄的生活哲理: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云笑""莺闻"等拟人化的自然景物,暗示山林的包容与鲜活。最后一句"红尘白浪正纷纷"像一声叹息,提醒读者:那些追逐的名利就像浑浊的浪花,而真正的宁静其实藏在被忽略的山间一隅。

全诗语言清新,画面感强,即使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慢下来"的治愈力量,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