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钝根闻韩事有感

万顷鲸波天地动,神州谁是国忘家。
河山漫吊箕封碎,日影畴怜禹甸斜。
风色苍茫添怅恨,衣冠涂炭问夷华。
杖藜早入深山去,羞见中原鬼一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无奈,核心情感是"痛心"和"羞耻"。

前四句用震撼的画面感描写国家危机:
1. "万顷鲸波天地动"用巨浪滔天比喻时局动荡
2. "神州谁是国忘家"质问还有谁记得家国责任
3. "箕封碎"指国家疆土破碎,"禹甸斜"说华夏大地倾斜,都在说国土沦丧
4. "日影斜"既写实景又暗示国运衰败

后四句转为个人情感抒发:
1. "风色苍茫"和"衣冠涂炭"描写百姓遭难的惨状
2. "问夷华"是质问:我们华夏文明为何沦落至此?
3. 最后两句最直白:老人拄着拐杖躲进深山,因为羞于看见中原大地遍地尸骨("鬼一车"指运尸车)

全诗魅力在于:
1. 宏大景象(鲸波/河山)与细微特写(杖藜/鬼车)的强烈对比
2. 把山河拟人化("日影怜"),让自然景物替人说话
3. 最后"躲深山"的举动,比痛哭流涕更有冲击力,展现知识分子的骨气

本质上是一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诗,既有对侵略者的愤怒,更多是对国人麻木的痛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