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路过尉氏县时,想起三国时期的名士阮籍,表达了对这位狂放不羁的文人既敬佩又惋惜的复杂感情。
前四句写行程:早上从国都出发游玩,傍晚在蓬池过夜。这时候想起了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他那种不受约束的豪放气概令人难忘。
中间六句用形象画面展现阮籍的特质:他喜欢登高长啸,声音能让林木震动;他眼光挑剔("青眼"典故指只看重知己),觉得世上没什么值得看重的东西;虽然他的诗名流传千古,但尸骨早已埋在黄土里。这里用"九原销醉骨"特别生动,既说阮籍爱喝酒,又暗示他借酒消愁。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叹:阮籍这样的人物就像佛门高僧(方丈)般超脱,可惜像块有瑕疵的美玉不够完美。但作者认为:人生路走到尽头时(涂穷),精神境界可以永存(道不穷),阮籍其实不必像当年那样痛哭(暗指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把一个历史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我们仿佛能看到阮籍在风中长啸的样子,能感受到他"看不上全世界"的傲气,也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苦闷。最后作者用"精神永存"来宽慰阮籍,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肉体终会消失,但人的气节和思想可以超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