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

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馀力穷跻攀。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

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冬日雪景中的生活与心境变化,充满哲理和画面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身份转变的矛盾
诗人本是山中隐士("山中客"),像汉代学者扬雄一样安于清贫小院。大雪封山时,他十天不出门,静静欣赏群玉峰前的积雪("三白"指雪)。但命运让他名字传到了朝廷,不得不入宫面圣,后来又到江城做官。虽然公务清闲能登山游玩,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对山水泉石的眷恋。

2. 雪景中的精神坚守
诗人用对比手法展现内心:四明山的美景固然多情,但更重要的是像松柏一样经霜不凋的初心("岁寒心")。当阳光照在屋檐积雪上("云母光"形容雪光闪烁),大雁已飞走,庭院空寂,这种清冷环境反而让他获得精神升华——居高临下看万物时,内心异常通透澄澈。

3. 人生境界的隐喻
"玲珑元不碍达观"是诗眼:看似精致的雪景(玲珑)并不妨碍豁达的人生态度。积雪覆盖下的世界,象征着诗人经历世俗纷扰后依然保持的精神净土。最后"万物俱清凉"的俯瞰视角,暗示他通过出世与入世的挣扎,最终达到了超脱的人生境界。

全诗以雪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告诉我们:无论身处庙堂还是山林,真正的智慧在于在复杂境遇中守护心灵的纯净。

王信

(988—1048)太原人,字公亮。少勇悍。真宗大中祥符中从军,以功补龙神卫指挥使,迁都虞候。仁宗朝,与西夏战,屡立战功,累迁马步军都虞候、象州防御使。庆历末,为贝州城下都总管,率军镇压王则起义。召为步军副都指挥使,未至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