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万籁吹至音,悦耳非丝竹。
至道有馀甘,所欢非梁肉。
衣被盖天下,何必绮与縠。
贵固非吾荣,贱亦非吾辱。
栗栗同履冰,粥粥若捧玉。
毫发苟有违,澥水终难濯。
箜篌且莫弹,箫管且莫吹。
俯仰怀古昔,戚戚心若摧。
雒阳被谣诼,湘沅万古悲。
谗夫自高张,楚臣蒙䲭夷。
卓哉苏子卿,啮雪志难移。
翩翩夷门客,头颅酬所知。
下士羡朝荣,朝荣难自持。
上士希延年,延年安可期。
寿夭同一归,惟贵死得宜。
叹彼泉下人,生气何累累。
至道有馀甘,所欢非梁肉。
衣被盖天下,何必绮与縠。
贵固非吾荣,贱亦非吾辱。
栗栗同履冰,粥粥若捧玉。
毫发苟有违,澥水终难濯。
箜篌且莫弹,箫管且莫吹。
俯仰怀古昔,戚戚心若摧。
雒阳被谣诼,湘沅万古悲。
谗夫自高张,楚臣蒙䲭夷。
卓哉苏子卿,啮雪志难移。
翩翩夷门客,头颅酬所知。
下士羡朝荣,朝荣难自持。
上士希延年,延年安可期。
寿夭同一归,惟贵死得宜。
叹彼泉下人,生气何累累。
现代解析
这首《咏怀》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核心思想是: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或地位高低,而在于内心的坚守和精神的自由。
1. 看淡物质享受
开头就说最美妙的声音不是乐器演奏的("非丝竹"),最好的味道不是大鱼大肉("非梁肉"),最珍贵的衣服不是绫罗绸缎("何必绮与縠")。诗人认为简单朴素的生活反而更接近"至道"(最高真理)。
2. 超越世俗评价
明确表示不在乎社会地位的高低("贵固非吾荣,贱亦非吾辱"),用"捧着玉器走路"的比喻,强调做人要像对待珍宝一样谨慎自律,稍有差错就像"海水也洗不净"般难以挽回。
3. 借古讽今
中间部分列举历史悲剧:洛阳的谣言害人、屈原投江的千古遗憾、忠臣被陷害("楚臣蒙䲭夷")。同时赞美苏武("苏子卿")雪地牧羊不改志,夷门侠客为报恩献头颅,通过对比强调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4. 生死观
最后提出深刻见解:普通人羡慕短暂富贵("朝荣"),修行者追求长生("延年"),但所有人最终都难免一死。诗人认为关键不是活多久,而是死得其所("惟贵死得宜"),那些逝去的人("泉下人")精神长存。
全诗用对比手法(物质vs精神、苟活vs殉道)和大量历史典故,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坚守本心的人生观。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关于生死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活出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