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三十三岁生日时写的感怀之作,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归隐的向往。
前四句写自己的仕途经历:在翰林院做了六年秘书工作,又像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写《河东赋》一样靠文笔得到赏识。虽然表面谦虚说"惭愧没什么政绩",但实际暗示自己靠文章才华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五六句用两个比喻表达人生感悟:像白玉终究要离开深山被雕琢(暗指不得不为官),像黄金扔进山谷也会消失(暗指富贵虚妄)。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愿望:什么时候能脱下官服,回到家乡蒸水河边钓鱼过闲适生活呢?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官场束缚和田园自由,展现了古代文人常见的矛盾心理——既无法完全放弃功名,又渴望精神自由。最后对家乡风物的亲切描写(蒸水、缩项鱼),让归隐的愿望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