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 其十八
入室想所历,凄矣潘荥阳。
在牖为汝几,在隅为汝床。
是汝椸与巾,是汝带与珰。
汝绣所未完,零星刀尺筐。
汝衣所未纫,摺叠空竹箱。
携筐置箱中,閒以脂盝香。
是汝心手存,缄闭为汝藏。
且免同居人,见之增恻伤。
在牖为汝几,在隅为汝床。
是汝椸与巾,是汝带与珰。
汝绣所未完,零星刀尺筐。
汝衣所未纫,摺叠空竹箱。
携筐置箱中,閒以脂盝香。
是汝心手存,缄闭为汝藏。
且免同居人,见之增恻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失去妻子的丈夫,在整理妻子遗物时的悲痛心情。全诗像一场无声的哭诉,用最平凡的日常物品,道出最深的思念。
丈夫走进房间,每件物品都在提醒他妻子的存在:窗边的矮桌是她常用的,角落的床是她睡过的,衣架上的毛巾、首饰盒里的耳环都还保持着原样。最让人心碎的是那些未完成的生活痕迹——筐里散落的绣花半成品,竹箱中没来得及缝制的布料。他把这些未完成的针线活小心收进箱子,还放上妻子生前喜欢的胭脂香粉,仿佛这样就能封存住妻子手指触碰过的温度。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有多痛苦",而是通过收拾遗物这个动作,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悲伤不是嚎啕大哭,是怕别人看见这些物品会伤心,所以自己默默整理;是连半块布料、一根针都舍不得扔,因为上面留着爱人的气息。这种克制的描写反而比痛哭流涕更有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被生生撕裂的痛——死亡带走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具体到一张桌子、一枚耳环的共同记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