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孙山、祭拜李介节先生祠堂时的所见所感,整体氛围清幽中带着一丝哀思。
前两句写诗人出游的路线和心境:他向北走,探访一条长满野草的小路("薇径"),来到祠堂东边一个僻静的地方("避世天")。这里暗示诗人想暂时逃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三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环境:竹制引水管("笕")中流出的山泉带着清冽的气息("龙腥"),像龙的气息一样神秘;茶炉上水泡翻滚("蟹眼"),像螃蟹吐泡一样小而圆。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把煮茶场景写得很有生活趣味。
五六句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李介节先生(或相关历史人物)可能像伍子胥("云胥")一样怀着未完成的遗憾,又像徐福("徐市")东渡求仙一样飘渺难寻。这里用典故表达对先贤的追思。
最后两句回到眼前景:在黄叶与梅花交织的景色中,村民年复一年地用村酒祭奠先生。梅花象征高洁,黄叶代表时光流逝,而简单的村酒祭奠体现了朴素的缅怀之情。
全诗通过"探径-观景-怀古-祭奠"的线索,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语言清新自然,用"龙腥""蟹眼"等比喻让寻常景物显得别致,最后用"黄叶梅花"的意象收束,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