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位已故才子的怀念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和自然景物寄托哀思。
前两句用"新看""又见"形成时间上的呼应:如今重读才子当年在滕王阁写的诗句,又看到他曾在池亭边戏水吟诗的场景。这里通过两个地点的转换,展现才子生前的潇洒形象。
三四句直接赞美这位才子:他的才华千年难遇,一生风流倜傥都是因为用情至深。这是对逝者品格的高度概括。
五六句用季节景物表达遗憾:春天桃花盛开时没能与他同游,如今重阳节只能独自对着菊花追思。桃花的艳丽与菊花的清冷形成情感对比。
最后两句是最动人的想象:昨夜明月映照清溪时,仿佛看到他的灵魂仍在人间徘徊。这种亦真亦幻的描写,既温柔又伤感,将思念升华到超脱生死的境界。
全诗没有直接写悲痛,而是通过旧地重游、景物联想、月下幻影等手法,把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写得含蓄深沉。诗中"弄水吟诗""桃花""菊花""明月"等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追思空间。
陈师孟
陈师孟,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高宗绍兴间为南剑儒学教授(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七)。又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七亦记有陈师孟,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孰为此诗作者,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