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雅文人在喧嚣尘世中的形象,传递出对高洁志趣的坚守。
前两句"汗衣亭午亚红尘,中有池塘得句人"用对比手法:正午时分,烈日下尘土飞扬的街道上,一个汗湿衣衫的人(诗人自己)却能在池塘边寻得诗意。这里的"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而"池塘得句"则代表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诗意。
后两句"雅趣终难混尘俗,匆匆归卜太初邻"点明主旨:高雅的情趣终究难以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诗人选择匆匆归隐,去寻找与"太初"(指天地初开时的纯净状态)为邻的生活。这表达了诗人不愿被世俗污染,追求精神纯净的决心。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场景(流汗、赶路)与精神追求(写诗、归隐)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古代文人"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午间片段,让读者感受到在庸常生活中保持精神独立的不易与可贵。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