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风中墨竹凋零的画面,充满文人雅趣和淡淡的哀愁。
前两句"玉文堂上写琅玕,只作吴兴老可看"说的是:在雅致的书房里画竹子(琅玕指竹子),这画技只有吴兴(今浙江湖州)的老画家才能欣赏。这里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画竹技艺的自信,也暗示知音难觅。
后两句"一夜秋风动寥廓,綵云零落凤毛寒"突然转折:一夜秋风吹过广阔天地,画中绚丽的云彩消散了,连珍贵的凤羽(比喻竹叶)都透着寒意。这里用"綵云"和"凤毛"比喻竹画之美,但秋风一来,美景不再,流露出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全诗妙在:
1. 用"凤毛"这样高贵的意象形容竹叶,既显竹之清雅,又暗含珍贵易逝之意
2. "秋风"既是自然现象,也暗示岁月变迁
3. 从书房小景写到天地寥廓,空间感突然放大,让惆怅之情更有冲击力
诗人通过墨竹画作在秋风中的变化,表达了对艺术之美短暂易逝的惋惜,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意体现。
郯韶
湖州吴兴人,字九成。号云台散史,又号苕溪渔者。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尝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