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核心是表达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之乐。
开篇"山深景最幽"四句,用大白话说就是:这深山里的景色特别清幽,简直就是为喜欢安静的人量身打造的。能拥有这样一处好地方,连老天爷都特别照顾我。这里用"幽人"代指隐士,说这地方和主人性格特别般配。
中间"水清濯吾缨"六句具体描写生活场景:清澈的溪水可以洗头冠(古人重视仪表整洁),挺拔的竹子象征高洁品格。挖个池塘招待朋友,建个房子自己住得开心。老朋友是清风(自然之风),知心伙伴是明月。这些描写把自然景物拟人化,说清风明月就是最好的朋友,比和人打交道自在多了。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这地方像仙境一样美,完全隔绝了世俗的烦扰。但这种快乐只能自己体会,千万别告诉那些庸俗的人——因为说了他们也不懂。这里藏着文人清高自许的心态,觉得俗人理解不了这种高雅情趣。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山水写得充满人情味,竹子会"抱高节",明月能当"莫逆友",把自然景物都变成了有性格的朋友。诗人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了"与自然做伴比和人相处更快乐"的隐士心态,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跟读者聊天一样亲切。
曾兴宗
(1146—1212)吉州庐陵人,徙居宁都,字光祖,号唯庵。为南昌簿,簿书繁冗,勾稽不倦,毫无遗漏。累迁肇庆府节度推官。宁宗庆元初,禁伪学,以曾师事朱熹,罢归,自信更坚,未尝少挫。有《唯庵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