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医术高超的隐士医生的故事,用简单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分析:
第一句"长桑亲受诀"说这位医生像古代名医扁鹊一样,得到仙人真传;"复饮上池清"指他用神奇药水提升医术,暗示他医术不凡。
中间四句描写医生的品格:他卖药不贪财("卖药宁论价"),隐居不求名("还山尚隐名")。"杏林""桔井"都是中医典故,说他像古代神医董奉、苏耽一样,用医术济世救人,门前杏树成林,井水能治病。
最后两句是重点:遇到这样能"医国"(比喻治国才能)的人才,怎能不请他出山做官呢?"缨冕"指官帽,意思是说治国良才值得重用。
全诗用医生比喻治国人才,传递了两个核心思想: 1.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低调(不图钱财名利) 2.国家要善于发现和使用这样的人才
诗中巧妙用医学典故来讲治国道理,把深奥的哲理藏在医生故事里,既赞美了医者仁心,又表达了人才观,是古人常用的"借物喻人"手法。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