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康侄求先君石山

见好山如见高人,遯世冀茧清净身。
见拳石如接佳友,手摩挲爱逾琼玖。
我生嗜好不有冗长物,寓意萧閒祗在青山并怪石。
往年都梁得灵壁,名以催诗延座侧。
去载还自嶓冢江,女蜗溪头才落帆。
山灵见知情不凡,乞我清波一块川墨涂巉岩。
屏山嵯峨高云衢,五亩下著吾侬居。
窗扉面面挹山色,真山假山互崷崒。
旧藏英道数峰碧,怪怪奇奇总拈出。
一丘一壑在胸臆,烟云尽向空斋集。
君家一峰良可惜,埋汉庭除沙土蚀。
尚思阿翁存手泽,何不遣归慰岑寂。
楚人亡弓楚人得,在彼在此理则一。
小诗代简言从容,子心坦荡讵执违与从。
傥令长须勤送似,待予大书特书榜曰飞来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山石的热爱,以及他想向朋友讨回一块祖传奇石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爱石成痴的趣味
诗人把山石当活人看待:见到好山就像遇见隐士高人,摸到奇石就像和老友握手。他家里到处摆着捡来的怪石,窗边真假山石相互映衬,就像把大自然搬进了书房。这种把石头当宝贝的痴迷,很像现代人收藏手办或盲盒的心态。

2. 讨石头的巧妙理由
朋友家祖传的奇石被埋没在沙土里,诗人用三个理由劝说:①这是你爷爷的遗物(打亲情牌);②石头在我这能更好展示(讲实用价值);③"楚人失弓楚人得"(用典故说宝物留在自家人手里更好)。这种委婉讨要的方式,既不失风度又很有说服力。

3. 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
诗中透露出古人的精致生活:给石头起名"催诗石",要把它放在座位旁激发诗兴;准备把讨回的石头命名为"飞来峰",还要题字留念。这种给物品赋予文化内涵的做法,就像现代人给宠物起名、给收藏品写故事一样,体现的是对生活的诗意经营。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份孩子气的执着——明明想要别人的石头,却说得像是解救宝物。诗人用幽默轻松的语气,把一件小事写得妙趣横生,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把寻常爱好变成风雅趣事。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